9:00am-6:00pm

文献查询

年~到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献频道 > 临床其他


  • 健康与窒息新生儿血清钠变化的观察
    健康与窒息新生儿血清钠变化的观察
    观察健康与窒息新生儿血清钠(Na+)的变化。方法 以正常新生儿(37例)为对照组,窒息新生儿(98例)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窒息组(59例)和重度窒息组(39例),测定血清Na+。结果 窒息组血清Na+明显低于对照组(P
  • 青紫型先心病患儿APTT、PT采集方法的研究
    青紫型先心病患儿APTT、PT采集方法的研究
    2000年卫生部发文规定,临床上使用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(APTT)、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(PT)和血小板计数(PLT)联合用于一般外科手术前的常规出血时间检测。PLT保证手术前筛查的要求,一般由血常规标本取得,标本血量少,易得。
  •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、肾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
  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、肾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
   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(HIE)、心肌酶、肾功能改变,并分析临床意义。方法 检测42例轻、中、重度HIE患儿的心肌酶(BM、CPK),肾功能(Cr、Uric、Urea),并与4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比较。结果 HIE组新生儿心肌酶谱均高于...
  • 关注小儿脑性瘫痪中西医康复疗法的实践与研究
    关注小儿脑性瘫痪中西医康复疗法的实践与研究
    小儿脑性瘫痪(简称脑瘫)是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。随着新生儿急救医学的发展,早产儿、低体重儿成活率的提高,社会、环境、各种病原感染等因素对脑功能的损害,使脑瘫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。脑瘫的临床表现多样,可伴有多种并发症,目前其预防与康复...
  • “脊背六法”降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脊背部肌张力的疗效观察
    “脊背六法”降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脊背部肌张力的疗效观察
    探讨“脊背六法”在痉挛型脑性瘫痪(简称脑瘫)患儿康复中降低脊背部肌张力的作用。方法 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。观察组选用肢体按摩加“脊背六法”,对照组仅用肢体按摩,两组均结合现代康复技术,3个疗程(3个月)后观...
  •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临床价值探讨
   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临床价值探讨
    探讨中医治疗盆腔炎的临床价值。方法 无论是急性盆腔炎还是慢性盆腔炎,均采用中医中药治疗。结果 经过一年的临床追踪观察,采用了中医中药治疗的病人,由于盆腔炎引起的生殖器官的损伤、瘢痕、黏连、阻塞和导致的不孕及宫外孕的合并症降低了90.5%,且...
手机版扫一扫
微信扫一扫